手机站

论雕塑作品的实际意义

来源:中国石雕网 2017-04-15 阅读:4402
雕塑是造型艺术之一,有它的特点,也有它的局限性,与其他造型艺术一样,只能表现一个瞬间的动作和神态,不象戏剧、文学、电影等能够描写整个情节的发展过程和人物性格的形成等。雕塑主要以人物形象本身来表达它的主题思想,给人以一种直接的强烈的印象,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或联想。
雕塑的形式有圆雕和浮雕两种。其塑制材料有泥、木、石、青铜及陶瓷等不同的种类。
纪念性的雕塑多数是表现历史上重大的题材或歌颂英雄伟人的丰功伟绩,而且多数是放工在广场、公园及其他公共场所。所以雕塑不论古今中外都是富有群众性的。
解放以来,有些纪念性雕塑,如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内外的许多雕塑作品,石家庄的白求思纪念碑,南昌八一起义纪念塔等,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教育意义。
除了室外纪念碑雕塑以外,也有一种是根据建筑需要,带有装饰性的雕塑,如北京工人体育场前面、上海体育馆前面的体育雕塑。就是结合建筑布局,又有一定内容。造型健康活泼,可以丰富人民文化生活。
群众性和纪念性的雕塑,不光是室外的纪念碑,也有许多是在纪念馆等室由陈列的,例如北京的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韶山毛主席旧居陈列室,井冈山纪念馆,以及北京、上海、绍兴、广州的鲁迅纪念馆等,都陈列了不少优秀的雕塑作品。
过去,一谈到雕塑,往往就会被认为花钱多,不容易普及等,这就阻碍了雕塑事业的健康发展。泥塑《收租院》的诞生,说明了雕塑可以就地取材,不一定要花很多钱,而且群众也是很喜爱,容易接受,并在感情上引起共鸣,许多观众看了《收租院》泥塑,都感到是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阶级教育。由此可见,雕塑的群众性问题,关键是与群众是否发生联系,是否能起到宣传教育作用。
事实说明,一些群众性的雕塑作品的出现,都是立足基层、结合实际、就地取材,而且能够紧密配合宣传鼓动任务的,为雕塑的普及打开了令人鼓舞的前景。今后在专业和业余的广大雕塑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城市和农村、公园、广场、展览馆等将会出现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雕塑作品。
学习雕塑,要批判地继承古令中外丰富的艺术遗产,这是为了更好地掌握艺术创作的特殊规律,是向前人长期积累的丰富艺术经验学习的良好途径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中国石雕网为您提供更多精彩文章

  • 扫描给该文章打赏

  • 扫描添加客服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