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贺兰砚囿于传统雕刻雷同,应“化繁为简”走出新路子

2013-03-27 阅读:1625

贺兰砚

贺兰砚囿于传统雕刻雷同,应“化繁为简”走出新路子

贺兰山滚钟口所产石材,有豆绿、深紫两种颜色,自清乾隆年间这石材制成砚台,闻名全国。贺兰砚磨出的墨汁细腻而有光泽,不损笔毫,加盖的砚台存墨数日不干不臭,被誉为宁夏五宝之一。

贺兰砚除了其磨墨妙用之外,其雕刻也是让人赞叹。雕刻艺人可根据石材色彩层次的不同分布,运用俏彩、浮雕、镂空雕、圆雕等不同技法,制作出不同题材、不同类型、不同品种和规格的砚台、屏风、摆件、印章、镇尺、挂件等不同类型的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2008年,宁夏的贺兰砚雕刻技艺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然而,具有300多年历史的贺兰砚囿于传统的雕刻风格和表现题材,没有太大的改变和创新。在宁夏文化市场上看到的贺兰砚,非“龙” 即“凤”,再或是葡萄砚、葫芦砚、寿桃砚等,多有雷同之感。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向东表示:“贺兰砚与其它名砚相比起来,文化氛围和观念太过于落后、陈旧,雕刻工艺也显得很拘谨。应“化繁为简”,甩掉那些陈旧的雕刻模式,让这门手艺更加“艺术”。他将安徽歙砚与贺兰砚雕刻技艺相融合,才摆脱了宁夏传统的贺兰砚雕刻技法,从而走出自己的新路子。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中国石雕网为您提供更多精彩文章

  • 扫描给该文章打赏

  • 扫描添加客服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