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古建筑修缮技艺,不一样的石雕功夫

来源:中国石雕网 2017-04-18 阅读:1410
古建筑修缮涉及从石雕到木工等众多岗位。此次参加比赛的都是在福建从事文物保护工程施工的技术人员,一共有60多位,他们都是在泉州、漳州、龙岩等地一线木匠中的佼佼者。


这些工匠有的做一斗三升斗拱,有的做梁架,考验的是师傅们的真水平。一截原木给工匠,砍、刮、划线、拼缝……看似简单,也要花上两三天工夫。比赛也吸引了中国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故宫博物院原修缮技艺部主任李永革的到来。李永革说,福建省组织这样的实操培训在其他地方并不多见。在现场,李永革也为工匠们讲解古建筑木构传统工艺做法,提升大家的技术水平。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对古建筑保护越来越重视,国家一年投入100亿资金用于古建筑的修缮保护,加上全国各地的地方政府投入的资金,古建筑修缮的市场越来越大。泉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存留着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对供给侧改革的今天,这些传承人们也在寻求转型,加入古建筑修缮与遗产保护的市场队伍。

2惠安石雕企业转型古建筑修缮市场

泉州惠安的“雕艺之乡”、“中国石雕之都”等国家级的产业品牌也在国内外享誉盛名,已经形成国内产业规模最大、工艺水平最高、品种最齐全、加工能力最强的产业链条。在供给侧改革的今天,惠安的传统石雕企业对进入新兴市场也有他自己的理解。

记者 潘馨颖:我们知道惠安是世界石雕之都,在惠安大多数的石雕企业都从事着非常传统的城市建筑、园林建筑等工作,而今天我们来到的这家企业,它们却另辟蹊径从事着文物修缮的工作。


王伯福所在的企业是一家传统的石雕企业,也是惠安较早进入古建筑修缮的企业。企业自主拥有一个石材石雕加工厂,一个木材木雕加工厂。公司主要致力于仿古建筑,艺术石雕,古建修缮等观雕塑等工程的施工建设。王伯福说,向这一领域转型也可以发挥公司的先天优势。

尚亿古建总经理王伯福:我们本身是做仿古建筑的,然后我们再跨入到文物修缮这个行业,我们有一个先天的一个基础,我们的人员、际遇,还有各方面工种的配备都比较齐全,所以我们就看好这个市场,可以很容易地就跨入这个市场。


公司负责人说,虽然目前古建筑修缮还不是公司最主要的收益来源,但他非常看好古建筑修缮市场,公司也正在全面向这一领域转型的进程中。为了占据更好的市场优势地位,公司正一边转型,一边学习。

尚亿古建总经理王伯福:在文物修缮这个领域,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好吗?我们主要看中的是往后的效益,当然目前文物修缮这一块,给我们这个企业目前带来的效益,还不是很高,但是相信我们以后主要的市场,就在文物保护这一块,以后企业发展的方向也在文物修缮保护这一块,当然我们对目前文物修缮的理念,一个规则我们还只是在学习中,我们通过这场比赛,可以提高我们工人的素质,提高管理层的理论知识,来更好地把文物修缮做得更好。


王伯福认为,不仅仅是他所在的企业,与国内其他地方相比,惠安的石雕企业想要转入到文物修缮这一个行业,都是有一定的技艺的基础,目前企业想进入文物修缮这一新兴市场,最需要的就是更新对这一领域的理念,只需要在这方面加大培训,未来惠安石雕企业就能成功实现文物修缮的供给侧变革。

尚亿古建总经理王伯福:主要是对工人的培养,工人的技艺,我相信我们惠安石雕的工人是绝对没问题的,但是对修缮这一块,他可能要从理念上,从技术上加一个培训,那基本就没有问题了。

3惠安石雕技艺赢得国内专家赞誉

这些天,受邀来泉州的中国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故宫博物院原修缮技艺部主任李永革也考察了惠安的石雕企业。


李永革是故宫博物院身怀绝技的匠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北京故宫)”的代表性传承人,退休前任故宫博物院修缮技艺部主任,是国内的古建筑修缮行业的顶级专家。在用了两天时间走访了惠安的石雕企业后,李永革说,如今,在国内其他地方,已经很难见到像惠安这么精细的石雕作品了。

中国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永革:我在泉州这些天看到的传统工艺里面,石雕这一块,我觉得泉州这一块的石雕工艺,在全国应该处于一流的这种状态,尤其是现在我看到很多石雕,用青石雕刻,我都很惊叹,我没想到能雕刻得这么细,雕刻得技艺这么高超,这地方的青石,雕刻出来的东西,确实你现在看到非常的精美,也非常的精致,也非常的细致,也体现了我们这边的工匠他们高超的技艺水准,我看了这边的石雕,我还是很惊叹。


李永革说,虽然已经有了这么高的技艺水平,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着传统技艺的传承难题,这些技法能够传承下去才是当务之急。

中国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永革:我们的工匠现在还是很紧缺的,而且现在我们的工匠应该说还是处于一种青黄不接的状态,现在我们大部分从业人员都在四五十岁以上,年轻的很少,这个我觉得我们为了把我们国家老祖宗留下来的好的东西,好的传统、好的工艺要传承下去,那么就要鼓励我们年轻人,投入到这个行业,好好地学习我们的传统工艺技术,学习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好的手艺。


李永革认为,技法的传承一方面是要对传承人进行培训,另一方面,也需要企业负责人更新观念。既通过运用新技术提高经济效益,又能在必要的环节保留传统技艺的精髓。让艺术做到传承与效益双赢,才是技术发展的长久之路。

中国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永革:我们要把传统的工艺技术和机械化的加工生产,要给它有机地结合起来,你比如说我们机械设备,它可以对石料的粗加工直到一个很好的作用,石料的运输、石料的吊装,都可以用一些现代的设备,但到最后的一道手工的技艺,雕刻的这些传统做法,还应该继续保持,还应该继续人来做,用传统的工具来做,我这里也见到了几位从事石雕艺术厂里面的领导或叫老板吧,我觉得他们里面也不乏有识之士,他们实际上对他们的企业,对传统工艺是非常尊重的,所以他们还是为了培养这些传统工匠,维护传统工匠,他们还是付出了很多的心血,我觉得这样才能使我们泉州石雕的工艺走向全国,或者是叫走向全世界。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中国石雕网为您提供更多精彩文章

  • 扫描给该文章打赏

  • 扫描添加客服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