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燕喜山园林石雕牌坊简述

来源:中国石雕网 2017-04-20 阅读:2223
燕喜山因燕喜亭而得名。燕喜亭始建于唐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吏部员外王宏中贬连州时所建,大文豪韩愈为之命名,并撰写《燕喜亭记》。道光二十六年(1847年),书法家戴熙手书《燕喜亭记》刻碑置于亭中。燕喜山因韩愈作《燕喜亭记》而得名。燕喜山现存宋、明、清石刻近40题,其中以宋的题刻最多,有向宗道、陆琮、金杰、李宗仪、张闻、谭粹、韩揭等人的题名,其中以南宋抗金名将张浚,广南东路转运使向宗道题名最为珍贵。 燕喜山原是岭南名胜海阳湖的岸边,建有许多亭台楼阁,有吏隐亭、十咏亭、君子亭、卧龙亭、等合称“元丰十二亭”,有崇岳堂,几之堂等纪念历史名人的建筑。燕喜山还有众多的天然奇石,如醉翁石、飞燕石、双剑石等。完全可以说,燕喜山的每一棵树,每一块石每一个亭,都蕴含着连州的历史文化,是连州历史文化的浓缩。

位于连州城东北的燕喜山,幽谷奇石,碧树清泉,而树之于石,盘根错节,众石之上,又有亭阁相映,这一切构成了清新静雅的燕喜园林。在燕喜园林中,除了闻名古今的燕喜亭以及古香古色的燕喜牌坊外,还有仰韩桥、振鹭亭、卧龙亭、十咏亭、醉翁石、流杯亭、燕喜山摩崖石刻群、燕喜书院故址、铁城亭等名胜古迹。游于燕喜园林,将会使人自然而然地进入一种文景交融的境界。

燕喜山燕喜山牌坊 古朴的燕喜牌坊竖立在燕喜亭北侧约二十米,它是原燕喜书院的大门(燕喜书院创办于清朝的光绪年间,是燕喜中小学校的前身,而燕喜中小学校后来并入了连州中学)。 牌坊高6米,宽6.5米,青砖黄瓦,古色古香,中门顶上绘有原燕喜中小学校校徽。校徽为平顶三角形,里边上部画有巾峰山轮廓,下部有通心美术字“燕喜”二字。校徽为书画家杨芝泉所设计。校徽右侧有一“燕”,左侧有一“喜”。牌坊右门的顶上有“戈飞”二字,左门的顶上有“鹏搏”二字。中门两侧对联分别为,上联“吏部文章高北斗”,下联“连州水石冠南陬”,出自明代进士游朴《游燕喜亭集饮流杯池》一诗,很能概括地表现燕喜山在历史和风景两方面的价值和特色。上联旁边小注为“明进士福宁游太初燕喜亭诗刻亭右石上字小痕浅风雨剥蚀墨迹半湮今节录于此”,下联旁注为“中华民国二十九年元旦邑人杨芝泉书”。牌坊背面门顶有“引人入胜”行书大字,中门二联为“天泽涌泉流入与双清寻活水,巾峰垂地脉境缘一览小群山”。

燕喜山燕喜山摩崖石刻 坐落在连州市区巾峰山脚下的燕喜山,林木苍郁怪石飞泉,摩崖石刻随处可见。燕喜山摩崖石刻历史跨度千年,这也延伸出一种“燕喜文化”。连州文史爱好者张仁敏多年潜心研究燕喜山石刻,他认为,从石刻分布的数量和时空关系上大致可以解读不同朝代文化历史的盛衰。 其中有一处隐藏在泉眼之上的石壁,它就是有名的“廉泉之源”。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文学家周濂溪任广东提刑时,在燕喜山石壁上题刻“廉泉之源”四字,长宽均约2尺,字里行间所倡导的官廉清正,古时是官员到连州上任的必访之处。 在文史学者看来,以摩崖石刻和历代亭台为特色的燕喜山见证了连州历史,又浓缩了连州文化。但可惜的是,这些石刻饱受风雨侵蚀、寄生物的缠绕,加上其他原因的破坏,燕喜山石刻面临着保护难题。据当地文化部门统计,目前有20处燕喜山摩崖石刻的字迹已经难以辨认,其中不乏唐宋名家之作。而现存的80多处石刻,也都逐渐风化模糊。 1981年,燕喜山摩崖石刻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规定以石刻本体为中心向外延伸50米禁止建设破坏。但当地文史工作者介绍,燕喜山一些珍贵的石刻和古老建筑在过去遭到破坏,尚未恢复。 连州中学前副校长张仁敏说,燕喜山石刻周边的树木、青苔和寄生物都容易蓄积雨水,并产生分泌物,这是摩崖石刻的头号大敌,但燕喜山的古树青苔、亭阁流水本就和石刻相互依存,如果把这些东西全部清除掉,石刻也就没有了生命力和依托,探索保护摩崖石刻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 连州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透露,要抢救摩崖石刻,需用特殊的材料对石刻进行冲洗,然后用红漆重新填好,再辅以防腐化、氧化和风化的相关化学药剂,以避免日晒雨淋、灰尘、寄生物等对石刻的侵蚀,如能在石刻旁建廊式凉亭则效果更佳,按照这个方案石刻大约可以保50年无忧。 燕喜山因韩愈作《燕喜亭记》①而得名。那里现存宋、明、清石刻17题,其中以宋的题刻最多,有向宗道、陆琮、金杰、李宗仪、张闻、谭粹、韩揭等人的题名,俱在熙宁、元丰间。南宋抗金名将张浚题名,镌于绍兴十九年(1149年)。题名云:“紫岩张浚携子拭游燕喜亭。阳山唐斌、陆宗谔、欧阳献可、欧阳相,武夷□翔,湘僧元真,蜀僧宗范、大祁同来。皇宋己巳清明前一日浚书。”张浚,汉川绵竹(今四川绵竹)人。进士出身。建炎三年(1129年)任知枢密院事,力主抗金。绍兴五年为宰相。他于诸将中重用岳飞、韩世忠。秦桧执政后,被贬连州居住。其子张拭字敬夫,南宋学者,随父至连州贬所,筑室研经于巾峰山下,并讲学于斯。作有《连州八咏》诗。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进士刑部郎中游朴游燕喜亭诗刻,其中“吏部文章高北斗,连州水石冠南陬。”两句,很能概括表现燕喜山在历史和风景方面的价值特色。邑绅杨芝泉挥写了这两句诗,作为燕喜山牌坊的门联。

燕喜山燕喜亭 座落在连州城燕喜山上,筑于唐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为唐朝吏部员王宏中所建,是重檐四方亭,当时称为宴喜亭,为地方官员设宴消闲的场所。六年后,韩愈到连州议事复题名为燕喜亭,并撰《燕喜亭记》,现在碑文仍立于亭内。燕喜亭四周怪石嶙峋,古树苍郁,盘根错节,历代文人的诗文石刻随处可见。附近有:唐元和年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时所建流杯亭;宋代所建的卧龙亭、振鹭亭等。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中国石雕网为您提供更多精彩文章

  • 扫描给该文章打赏

  • 扫描添加客服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