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闽南随笔:东岳山下石牌坊

来源:中国石雕网 2017-04-30 阅读:3165
为了一座牌坊。 迷茫在东岳山麓, 一处骤然消失的村庄。 村子的拆迁和移置, 是生生不息的“沧海桑田”。 而一串饱含着历史轨迹的牌坊长廊的毁坏殆尽, 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1 “急公尚义”坊的遗世兀立,不能不说是“文革”时期的一大奇迹。 城东仁风门外,蜿蜒而起的牌坊群,顺着古驿道一直罗列至东岳山下,是民国时期泉州古城曾经的一大奇观。 在“大破大立”的年代,正如“改革开放”以来雨后春笋的“复古之风”一样,扫荡着“光明之城”。一座座凝固着“封建糟粕”的“贞节”牌坊,轰轰然地倒下。为新时代城市康庄大道的铺设,提供了丰盛充足的石料。因此泉州有一段被叫做“石头城”,直到水泥兴起的时候,石板路才了无踪影。 说起“封建”二字,现在的人们往往条件反射地想起挂勾着的“迷信”。而对于“封藩建卫”的周王朝的“分封礼制”,反倒陌生了。最最要命的却是“孔老二”要恢复的正是“周礼”秩序,当然我们“泥腿子”的劳苦大众是死活不会答应的,一哄而起的“破四旧”也就顺理成章啦。 但是,在“红旗”下的同志们也并非铁板一块。当拆迁大队一路席卷而来,到了壬风村却遇上了“最后的堡垒”。这处“拦路虎”其实并没有那么前卫的“保护文物”意识,讨价还价的是“工分”问题,还有邻近的村民怕砸坏祸及自己的房顶。这么一闹,“指挥部”想起了“天上天公,地下壬风”的民谚(可见这里的人彪悍得让人生畏),反正该拆的都已经拆完了,就剩一座前有村子围着挡着,后有山林藏着腋着的“钉子户”,留就留呗,壬风村也甭想有好果子吃——不给铺路了。 就这么着,此座由玄烨老儿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一七一五年),为表彰安溪湖头李光地(武英殿大学士)八世祖而钦笔的“急公尚义”坊,阴差阳错地幸免于难。成为泉州古城唯一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石坊牌楼,孤傲孑然地笑话着“老照片”里的昔日繁盛。 芳草萋萋,古木荫荫。一片断壁残垣中,孤零零的石牌坊,在风风雨雨的洗礼下,显得尤其的高大和壮观。走近去抚摸,躯体上漆涂着“打倒某某某”的“战天斗地”的标语疤痕,可以隐约看出后来刷盖上的时代烙印:光山秃岭砂土飞,有土有树才有水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中国石雕网为您提供更多精彩文章

  • 扫描给该文章打赏

  • 扫描添加客服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