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中国古建筑发展的阶段与特征

来源:中国石雕网 2017-05-11 阅读:1128
早在商朝,即公元前11世纪,在建筑方面,已有较成熟的夯土技术;建造了规模相当大的宫室和陵墓;营建了很多以宫室为中心的大小城市.原来简单的木构架,经商周以来的不断改进,已成为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秦王朝,修建了空前规模的宫殿(如阿房宫)、陵墓、万里长城、水利工程等.

东汉的建筑,已大量使用成组的斗拱,木构楼阁逐步增多,砖面建筑也发展起来,砖券结构有了较大进步,中国古建筑作为一个独特的体系,在汉代已基本形成.

北魏时期佛教建筑大量兴建,出现众多寺、塔、石窟和精美的雕塑与壁画.这是中国原有建筑艺术汲取、融合外来文化而创造的辉煌成就.隋朝建起京城大兴城,规模宏巨,街道整齐,超过了前代都城.唐以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而长安在隋大兴城基础上继续营造,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遗留下来的各类古建筑,其布局和造型都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技术水平,雕塑和壁画尤为精美,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建筑的高峰.宋朝的城市比过去繁荣,改变了封闭式的里坊制度,为沿街设店的方式.宫殿寺庙等艺术形象趋向於柔和绚丽.

元朝,喇嘛教和伊斯兰教的建筑艺术逐步影响到宫、殿、寺、塔和雕塑等建筑,使其呈现出若干新的趋向.

明朝由於装砖工业的发展,除了增建长城和南北两京,其它城市也都用砖包砌,民间建筑也多用砖瓦.建筑装饰细腻,各民族的建筑也有了发展.同时.皇家和私人园林,在传统基础上创造了一些新手法,留下了若干优秀作品.因此,明清建筑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高潮.

古建筑的特征

古建筑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风格和特征,但始终存在着一种共同的特征和气派.

(一)普遍采用木结构及其构件.如普遍采用斗拱和榫铆连结,大屋顶、飞檐、立柱、彩画,那鲜明的民族性特点,一见就知道这是中国古代建筑.

(二)不仅有实用价值还注意美观.如高台为了防潮,大出檐为了防雨,门窗的棂格图案为了贴纸采光,屋顶瓦饰本身就是屋瓦的构件,而富於装饰意味的彩画,也涂覆油漆,以保护木材.

(三)古建筑大多讲究中轴线布局,

常把主体建筑布置在中轴线上,主体建筑又按”正殿高大而重院深藏”的原则来设置.

(四)古建筑多数以高墙封闭,皇宫则更多墙垣及庭院,又一般都坐北朝南,通常以居中面南建筑为尊.东西两者次之,面北者为低.

(五)借助於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与烘托,取得宏伟壮丽的艺术效果.例如常用一系列狭小院落作为先导空间,同开阔舒展的主体院落相对比,烘托主体建筑物,通过轴线,串联并联成千变万化的建筑群体.这种布局方式,使亭、台、楼、阁、榭、轩等单体建筑形成一种建筑的群体美.木结构建筑屋顶的曲线,向上翘起的飞檐,使沉重的大屋顶显示出向上飞动的轻快美,配以宽厚的台基,使整个建筑安定踏实,收到和谐,舒适的效果。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中国石雕网为您提供更多精彩文章

  • 扫描给该文章打赏

  • 扫描添加客服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