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见证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南京“静海沧桑”石牌坊

来源:中国石雕网 2017-05-11 阅读:4741
静海寺位于南京下关兴中门外狮子山西南麓,系明永乐九年(1411年)郑和第二次下西洋回国时,明成祖朱棣为了旌表郑和的功绩而敕建的,古寺极其宏阔辉煌,在历史上被誉为“金陵律寺”之冠。然而,静海寺不仅承载着大明王朝开国初期的盛世繁荣,同时也蒙受 了中国近代遭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耻辱,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 条约》就拟定诞生于这里。耸立在静海寺大门外的“静海沧桑”石牌坊,所记载的就是中国社会从明初到清末由鼎盛辉煌而 衰败没落的沧桑巨变,它既是 大明王朝开国初期盛世繁荣的 见证,也是鸦片战争后大清王 朝腐朽衰败的见证。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后, 1842年8月初,美国侵略者兵 临城下,将兵舰一直开到燕子 矶和静海寺附近的江面,胁迫 清政府派代表到静海寺议定和约。清政府里的投降派钦差大臣耆英、两江总督牛鉴、高级官员伊里布等,先后4次到静海寺与侵略者“议和”,完全接受 了英国侵略者提出的“讲和”条件,于1842年8月29日,在停泊于下关江面的英国兵舰“康 华丽”号上,签订了我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江宁条约》(又称《南京 条约》、《白门条约》)。条约签订后,这些投降派代表还在静海寺和城内上江考棚等处“欢 宴”侵略军头目,激起民众的公愤,遭到大家的唾骂,有人还掷石子砸伤了英国侵略者的 额头。英国侵略者大怒,当场要求清政府县官追查“凶手”,县官后来只得从牢中提取二 囚搪塞了事。继在鸦片战争后蒙受耻辱,成为议定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场所,在抗日战争 中,静海寺再次蒙受耻辱,1973年冬天,日军侵占南京,寺中共有49间房舍被烧毁,只剩 下一些僧舍。

由于在静海寺议定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静海寺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成 为中国近代史起点的象征和中国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见证。为了让人们永世不忘被迫签 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惨痛历史教训,1987年,南京市政府在古静海寺旧址复建628平 方米仿明建筑的同时,特地在静海寺大门外建造了一座四柱三间三楼冲天式牌楼,明间匾 额上用隶书镌刻了“静海沧桑” 4个大字,藉以通过静海寺这个历史的见证,时时给人们警策和启迪。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中国石雕网为您提供更多精彩文章

  • 扫描给该文章打赏

  • 扫描添加客服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