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福建建阳“考亭书院”石牌坊

来源:中国石雕网 2017-05-11 阅读:2243
考亭书院在福建省建阳市西郊童游乡考亭村,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创办的第四所书院,也是他晚年居住和讲学的地方。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他从11岁起,随因反对秦桧投降政策而被革职在家的父亲奋发攻读,18岁时乡贡中举,次年登进士第。24岁时首登仕途,任同安县主簿,4年后回崇安,筑室武夷山中,讲学著述。30岁时,朱熹求学于南平理学家李侗,学术思想大成,成为宋代理学奠基人程颢、程颐的弟子。在此前后的20年中,朱熹多次谢绝朝廷委任的官职,幽居山野,在建阳后山的寒山精舍、云谷的晦庵等地潜心著述。50岁后,朱熹虽曾数度外出为官,但不断乞请辞官归里。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他从浙江任所返回福建,在武夷山隐屏峰 下,创建武夷精舍,广收门徒,聚众讲学。历时五年之久,四方弟子,接踵而来。绍熙三年(1192年),63岁的朱熹从潭州(今长沙)罢官后,在建阳创建“竹林精舍”,后改“沧州精 舍”(考亭书院),前来求学问道者达数百人之多,纷至沓来,络绎不绝,遂成考亭学派,盛极一时,成为当时全国最有影响的书院之一。

庆元一年(1196年),理学被斥为“伪学”,朱熹被抨击为“伪学之魁”,反对派韩侘冑还上书宋宁宗“乞斩朱”。面对重重高压,朱熹仍坚持自己的学说,“日与诸生讲学不休”。朱熹在考亭书院授 徒讲学八年,于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年)病逝于建阳考亭,终年刀岁。

朱熹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建立起了一个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其学说被称为“闽派”,或考亭学派、程朱学派。朱熹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的治学方法和教育方法有许多可取之处。他办学的宗旨是“成人才”、“厚风 格”、“济世务、“兴太平”,主张“讲明义理,以淑人心”。在讲学中,他提倡“博学之,审问之, 慎思之,明辨之”,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以类而推”,“严密理会”,“铢分毫析”,“积累多后”, 有朝一日便可“豁然贯通”。在施教中,他循循善诱,一丝不苟,虽疾病缠身,仍对学生诲之 不倦,他的许多学生后来都成了著名的理学家。宋代理学,至朱熹已集大成,而考亭书院的 兴办则对朱熹思想的最终形成和广为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因而后人有诗云:“万古斯文未丧 天,考亭一脉是真传”。

由于朱熹的巨大影响和考亭书院所起的重要作用,淳祐四年(1244年),宋理宗诏立考亭书院,并御书“考亭书院”匾额褒崇之,从此,考亭书院更是名扬天下。明嘉靖十年(1531 年),巡抚福建监察御史蒋诏、分巡建宁道佥事张检民等在书院门外建造了“考亭书以
石牌坊。坊为四柱三间五楼,高约10米,宽8.6米,造型古朴,气宇轩昂,明间楼顶正脊中间嵌 饰有葫芦石雕,明间和次间的大小6根额枋和雀替上雕有飞龙、麒麟、奔羊、凤凰、仙鹤、双狮戏球等许多瑞兽、祥鸟、人物、花卉图案纹饰,雕工精细,形态传神,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明间匾额正背两面都题书有“考亭书院” 4个大字,传为宋理宗遗墨。1966年,建阳城郊麻阳溪兴建西门电站和拦河大坝,考亭书院遗址被淹,但“考亭书院”牌坊从水库中被移出, 至今保存完好,立于建阳市城区西南三公里处玉枕山之麓,是当年考早书院遗存至今的惟 一的地面幸存物,弥足珍贵。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中国石雕网为您提供更多精彩文章

  • 扫描给该文章打赏

  • 扫描添加客服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