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甘肃嘉峪关关帝庙石牌坊

来源:中国石雕网 2017-05-11 阅读:3708
嘉峪关位于今嘉峪关市西嘉峪山西麓,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年),明孝宗弘治八年(1495年)增筑罗城和嘉峪关楼,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增筑内城东西二楼以及官厅、夷厂、仓库等,明世宗嘉靖十九年(1540年)修筑关城南北之长城。清代时对嘉峪关曾多次重修,是中国万里长城诸多雄关隘口中至今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古关要隘。

由于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又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具有极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因此自明朝建关以来,除了不断加强城墙、城楼建设外,也不断加强关内的居住生活环境和社会设施建设,以使守关的官兵和在关内居住的士民商贾有一个能安心生活、 安心守关的良好环境和条件。关公崇拜是我国民间极其重要的信仰,是守关官兵和市民商贾的重要精神寄托,祭祀关羽是提高守关军队士兵和凝聚关内士民商贾人心的一项重要活动,为了给广大官兵、士民商贾提供祭祀关羽的良好场所,明代建关后,在关城东瓮城东墙 根,建造了关帝庙。明清时,嘉峪关关帝庙还曾多次扩建,最后一次扩建重修是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当年夏开始至次年秋完工,由当时的嘉峪关游击将军熊敏谦主持。 关帝庙总建筑面积720平方米,建有大殿一座,陪殿二座,穿庭一座,牌坊一座。 石牌坊(坐落在一个高约60多公分的石台阶上,宽约14米,高约8米,四柱三间 三楼庑殿顶,飞檐翘角,绿色琉璃瓦覆顶,屋脊为高浮雕琉璃砖烧制,除楼顶为琉璃材料外,牌坊其他构件全部为木质。牌坊檐下无斗拱,以橡子 为支撑承托,明楼檐下四角和两侧次间的两角,均有檐滴吊柱从檐顶高高垂下,吊柱间用七 色彩绘花板相连接。在明间上下大小四道额枋和次间上下两道额枋,及额枋之间相夹的花 板上和承托下额枋的雀替上,全部布满金粉七彩雕绘的龙凤、吉兽、花鸟、祥云等各种图案 花纹,尤为独具一格的是,明间匾额上未题一字,而是雕绘了一幅绚丽多姿的双龙戏珠图。 牌坊两根中柱的下部,四周用夹柱石包裹,增强了牌坊的稳定性。整座牌坊富丽堂皇,气势 恢宏,别具风采。

除上述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牌坊和棂星门外,根据文物普查,此类文庙武庙的牌坊和棂 星门在我国其他地方还为数甚多。就拿云南省来说,在昆明市文庙(现为昆明市群众艺术 馆)、昆明市南郊官渡螺峰村孔子楼、大姚县石羊镇文庙、澄江县县城中心的孔庙、石屏县城 异龙镇北正街文庙、广南县莲城镇南后街文庙、鹤庆县城西南隅鹤庆文庙、巍山县城西门内 文庙和凤庆县城西文庙,至今仍都存有建于明清时期的棂星门。在晋宁县昆阳镇循礼街文 庙大门前、宜良县匡远镇文庙前、通海县透山北麓通海文庙前、通海县河西镇、凤庆县城西 文明街至今仍都存有明、清时期的文明坊;在宾川县州城镇城区西南建于清初、中期的文庙 和武庙,至今仍各存有一座四柱三间牌楼;在巍山县文庙,至今仍存有明代的雁塔坊;在凤 庆县城西文庙街,至今存有始建于康熙八年(1669年)、迁建于光绪七年(1881年)的龙门石坊。同样,在其他省市也有许多文庙至今仍存有牌坊和棂星门,诸如江苏南京的六合县 文庙,北京的昌平县居庸关文庙,福建的永春县文庙、尤溪县文庙、泉州安溪文庙,台湾的台 南市孔庙、台中市孔庙、台北市孔庙,浙江的杭州市孔庙,湖北的江陵文庙,湖南的浏阳文 庙,广东的揭阳文庙,吉林的吉林市文庙,四川省的崇庆县文庙,甘肃的武威市文庙,陕西的 西安市文庙等。有些文庙的棂星门和牌坊规模和数量还颇为可观,如在安徽寿县孔庙立有 建于元代的“泮宫”、“快睹”、“仰高”三座牌坊;在江苏南京的朝天宫,有气宇轩的棂星门, 还有曾国藩手书匾额的“道冠古今”坊和“德配天地”坊;在陕西蒲城县文庙六龙壁两侧, 立有两座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的石牌坊。在武庙中,山西运城的解州常平村关帝家庙,立有“灵钟鹾海”坊和“秀毓条山”坊,等等。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中国石雕网为您提供更多精彩文章

  • 扫描给该文章打赏

  • 扫描添加客服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