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甘肃天水伏羲庙石牌坊

来源:中国石雕网 2017-05-11 阅读:4548
位于甘肃东南部的天水,得名于“天河注水”的传说,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人文始祖伏羲以及女娲均出生于此,素有“羲皇故里”之称。出于对人文始袓的崇敬,自古以来, 天水民间一直祭祀伏羲。元代时,最高统治者对“三皇”(元统治者认为“三皇”是伏羲、神 农、轩辕)极为推崇,下令全国各州、县建“三皇”庙,以通祀之。天水因是伏羲故里,故“三皇”庙修得特别讲究。但由于政局动荡,战乱不断,到明初时,天水的“三皇”庙已倾圮。明代中叶,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年),在秦州(当时天水系秦州府治所在地)指挥使“明威将军”尹凤的倡导和组织下,在原“三皇”庙的基础上,重新建起了伏羲庙。起初,伏羲庙规模并不浪大,但在明嘉靖、清顺治、乾隆、嘉庆、光绪年间屡次维修、扩建,成为一个占地一万多平方米的宏伟的古建筑群。

石牌坊是伏羲庙的标志性建筑,沿天水城内大街西行来到伏羲路时,远远就可望见一座掩映在绿荫之中的大牌坊,那便是伏羲庙前大门的牌坊。牌坊创建于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清乾隆六年(1741年),秦州知州李宏邀请进京觐见回任的西宁道、湟中观 察使杨应琚为牌坊榜书“开天明道”匾额以更替佚失的“太昊宫”匾额,笔力遒劲,潇洒流 畅。颂扬了伏羲开天辟地、开创人类社会文明的伟大功绩。嘉靖十年至十二年(1805 —1807年)间重修伏羲庙, 并重新翻刻“开天明道” 匾额。清光绪十一年至 十三年(1885 —1887年) 又再次重修伏羲庙和“开 天明道”牌坊。牌坊现巍 然耸立乎高2米、宽6.5米、 长17.6米的台基上,台基 围有砖砌勾栏,东、西、南 三面均有垂带式踏垛。牌坊为全木质结构,通高约11米,宽约15米,四柱三间三楼庑殿顶,楼顶正脊两端饰有鸱吻;檐下斗拱为四攒七铺作, 六跳单拱,两柱头有转角斗拱,均为精雕细镂的上乘佳作。四根立柱前后均有戗柱支撑。 整座牌坊气宇轩昂,宏伟壮观。在伏羲庙门前“开天明道”牌坊台基前的大街上,原先还有 两座牌坊当街跨街而立,一座在东,一座在西,两厢对峙。东牌坊界伏羲庙东墙,西牌坊界 伏羲庙西墙,牌坊下各立一碑,铭文告诫过往行人,骑马者下马,乘轿者下轿,以示对伏羲的 崇敬。东牌坊的匾额上镌有“继天立极” 4个大字,西牌坊匾额上镌有“开物成务” 4个大 字,也是对伏羲开创人类社会文明伟大功绩的颂扬。两座牌坊均始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 年),清乾隆四年(1739年)、嘉庆十年至十二年(1805 —1807年)间、光绪十一至十三年 (1885 —1887年)间曾多次重修,依然保持明代风貌。1958年,天水市通行有轨电车,线路 穿坊而过,为不影响车辆通行,牌坊基座被整体加局1米左右。遗憾的是1972年4月两座石牌坊均被拆毁,明代榜书匾额不明下落。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中国石雕网为您提供更多精彩文章

  • 扫描给该文章打赏

  • 扫描添加客服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