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全球视野下的石雕雕艺新路

2017-11-17 阅读:163
 
全球视野下的雕艺新路
从材料、主题、技艺等方面大胆尝试,传统雕艺与现代思维碰撞,未来应在文化、品牌、创新上整合形成自觉发展意识
 
《丝路·大漠深处》
卡拉拉大理石《小马》
木包石《楚魂》
青石《涌动的大地》

核心提示

2017年中国(惠安)国际雕刻艺术品博览会近日在“世界石雕之都”惠安举办,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企业参展。全球各地的雕艺家,带来了各自的作品与创作理念。惠安雕艺努力从传承中开拓,敢于借鉴创新,未来也将走上一条自觉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 曾广太 通讯员 曾志刚 文/图

惠安雕艺 从传统中走来

从古老洛阳桥到集美鳌园,从鼓浪屿郑成功雕像到长沙橘子洲头的青年毛泽东,再到美国华盛顿广场矗立的马丁·路德·金大型雕像……这些久负盛名的作品皆出自惠安能工巧匠之手。秦汉之风、唐宋之韵、明清之形,滋养出惠安雕艺的出神入化。石雕、木雕、砖雕、泥雕、瓷雕、漆线雕,精彩纷呈、尽显风流、熠熠生辉;圆雕、浮雕、沉雕、线雕、影雕、镂空雕,百技竞芳、各领风骚、盎然天趣。“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十分传神地道出了惠安雕艺的精湛。在本届雕博会上,惠安雕艺展示了其强大的艺术力量,惠安雕艺摄影大赛、惠安雕艺工程图片展、惠安雕刻艺术文化景观系列游等活动中,惠安雕艺大师的作品,以其丰富的艺术内涵和独特的惠安韵味,赢得各方赞誉。

纵观这些大师的雕艺名作,无不以形象逼真、神韵饱满、技艺精绝见长。鲜明的主题、满满的正能量,让它们矗立成一道引人注目的人文景观,令人赞叹不已。一代代工匠把雕刻技术升华到巧夺天工的境界,让人除了惊叹还是惊叹。在本届雕博会上,卡拉拉美术学院院长路西·诺马萨里反复表达了由衷的赞叹:“一座小城,一群民间艺术家,把石雕艺术玩到巅峰造极,真是不可思议。”

进入新世纪以来,惠安雕艺努力从传承中开拓,本次雕博会是惠安雕艺不断借鉴创新的大胆尝试。这次展览中,惠安年轻的艺术家已在材料、主题、技艺的拓展和手法的创新上迈出实质性的步伐。陈国彬创作的《丝路·大漠深处》以大自然为创作素材,寓美于抽象,采用海滩原石,依据天然形成的不同色系石岩层次,确定丝路主题,巧妙进行艺术创作。郭心艳创作的《莲之爱》以木包石为原材料,表达了对生生不息的生命轮回的关注与思考。陈尾强创作的三件花岗岩仕女雕塑,在保留人物古典意味的同时,形体、线条十分简约流畅,结构颇具现代感。王向明创作的《涌动的大地》,以镂空雕法刻画蚂蚁群像,传递出芸芸众生与大地密切的相依关系。其他作品也纷纷尝试在传统与现代中寻找新的艺术平衡点,既有中国南派雕刻艺术的痕迹,亦有现代思维的影子,创意中带着中国传统的烙印。

专家论道 重构观念与空间

21世纪初,石雕处于高速发展期,包罗万象的安装技术为雕塑艺术提供了更多可能。这一时期,大理石雕塑终于完成独立表现其艺术价值的地位。路西·诺马萨里表示:“目前我们正处于石材技术最时尚、最豪华的发展阶段,我们应运用各种有利于我们的技术,使大理石雕塑艺术更加充满魅力并取得长足发展。”

“当代石雕艺术的创作,应从观念、空间、行为三方面努力。”四川省雕塑学会主席、四川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邓乐认为,观念方面,就是改变传统的思维习惯与雕刻方法,将雕艺的概念向当代艺术延伸,在传统经验之上,创造出符合时代的新作品。空间雕塑就是针对传统,消减重量和体量,使石材变得虚透而轻盈,由单体走向场域,由空间走向时间,引导雕塑艺术领域发生革命性的变革,使其具有更多发展的可能性;空间雕塑作品,本身就是对一个时代的思考。行为方面,即优秀艺术家要有独立的精神和全部身体行为的介入。

惠安石雕的成就有目共睹,“世界石雕之都”名副其实。但是,惠安石雕也存在过于写实、过于强调技术等事实,挤压了石雕作品想象、回味的空间。广州美院教授黎明说,惠雕题材不够多样,大部分以佛教人物为主,观音、如来、弥勒、达摩等,几乎是1000多年来永恒的主题,似乎难以跳出传统雕刻的题材范畴。他认为,这有待新一代艺术家去超越、去开拓。

惠安传统雕刻艺术在今天如何转型发展?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士李昕辉表示:“努力打造城市雕塑文化品牌及空间,针对不同个体需求结构的差异,整合各行业资源,创造美学、文化、社会和商业价值,激发产业集群效应;打造学—研—创一体化雕塑产业链,推动雕塑产业创新,带动艺术衍生品的开发和企业的多元化发展;策划雕塑文化艺术活动、展演、项目,营建公共艺术系统,提升雕塑产业集群功能,实现惠安区域的文化影响力与商业价值的多元转化与可持续发展。”

未来趋势 多元融合发展

从旧石器时代开始,石头就记载了人类文明的历史。几千年来,石雕成就艺术,彰显文化,中国石雕艺术的基因逐渐形成,为每个时代留下了创造的印迹、经典和永恒。从晋人衣冠南渡,把中原雕刻艺术带到南方,惠安石雕就生根发芽,至今已经历1700多年历史风雨。惠安雕刻艺术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的石雕文化,衍变出闽南石雕艺术风格,经过一代代匠师、艺人的传承接力、不断创新发展,成就了今天的惠安雕艺成就。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新的时代让惠安雕艺逐渐走向世界。从刚开始借助先辈们留下的技艺和样式去为他人加工服务,到无意识地慢慢参与融入各项目的深化设计,再到有意识地转变为各项目的主创设计,同时孕育出一批新的青年雕刻艺术家,他们独立思考创作出新的石雕、玉雕及影雕作品,部分玉石雕艺术作品已被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等美术机构永久收藏。因此,惠安雕艺的艺术品质和创新思维日益提高,工程案例遍布世界各地。

“未来惠安石雕将多元整合发展,形成自觉意识,包含文化、品牌、创新意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鼎立艺术馆创始人王向荣表示,文化意识方面,惠安石雕应以“文化自觉”的立场坚定地发展下去;关注世界现当代艺术思潮的创作变化;定期举办国际性的艺术展览和学术交流,让惠安的雕刻艺术家与世界各国艺术家能够零距离交流学习。品牌意识方面,2003年惠安荣获“中国石雕之都”殊荣,2006年“惠安石雕”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惠安荣获“世界石雕之都”荣誉,因此,“惠安雕艺”正在自觉打造世界一流的艺术品牌。创新意识方面,惠安石雕在未来的发展,不是仅仅将技艺和样式在传承中进行改良,而是不断地汲取世界上最新的思想观念,从而提高艺术创作能力和审美格局,为新时代创造新雕艺作品。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中国石雕网为您提供更多精彩文章

  • 扫描给该文章打赏

  • 扫描添加客服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