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41岁的袁开华是龙里县洗马镇巴江人。祖上三代都是靠传统石雕为生,但雕刻工艺比较粗糙,仅作用于墓碑、房屋、寺庙、亭台楼阁等。作为第四代石雕传 承人,袁开华自幼对石雕情有独钟。为了把祖辈的手艺发扬光大,刚满17岁的袁开华两次独闯广东深圳,一边打工一边拜师学艺。经过十五年的勤学苦 练,2010年他学成回到贵州龙里自主创业。
2012年小有成就的袁开华注册成立公司,从单纯的石雕慢慢发展为木雕、玉雕、宝石雕等多 种雕刻工艺,不仅把贵州本地的三都鸡血石、罗甸白玉、铜仁紫袍玉带石等材料加工成人物、山水、花鸟等上百个品种,还引进了巴西水晶石、阿富汗青金石和南非 舒俱来石等20多个国家的30多个原材料进行加工后,又出口国外。年创造产值上百万元,还培养了当地石雕传承人100多人。

近年来,龙里县开始把石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和保护。已积累二十多年石雕技艺的袁开华,主动担起了当地石雕手艺传播的重任。他说:“我是石匠的后人,不但有责任把祖辈的手艺发扬光大,还要培养出下一代的传承人。”
袁开华介绍,石雕的制作是根据石块的形状、色泽和纹理先凿打出粗坯,剥出大体轮廓,然后用手凿深入刻划,最后经修光、磨光、上腊而成。制作一件作品,少则费时几天,大的要几个月甚至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