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大山里的90后雕刻匠人徐查清

2020-10-27 阅读:644
 “贵州的大山里最多的东西就是石头,石头见证了这里的生息繁衍,我想把大山里的生活和情感,通过石头展露给大家……”说这话的小伙子叫做徐查清,30年前,他出生在贵州省兴义市南盘江畔一个淳朴的家庭,从小下河上山的生活童趣和家乡悠然自得的仙境风光,让他年少时代所撷取的点点滴滴充满了美好,也让他拿起画笔开始记录身边的“美”,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定格、雕琢生活。

一有时间,徐查清就会把心思花到雕刻研究上

初中毕业后,因为家庭原因,徐查清踏上了南下谋生的道路,在朋友的介绍下,他辗转去到福建的一间雕刻小作坊务工,开始了雕刻的学习之路:“2010年,家里亲戚介绍说,可以到那边从事与绘画相关的工作,我毫不犹豫就过去了。”

那时的徐查清似乎是“着魔”一样,作为年轻人,他不追求时下热捧的娱乐方式,却爱在雕刻作坊里找乐趣,长时间的基础学习到创作过程,培养了他细腻、好观察、喜欢专研的习惯。通过三年的学习,勤奋刻苦的徐查清很快便掌握了各种雕刻技能。

 

勤奋刻苦的徐查清很快便掌握了各种雕刻技能

日渐娴熟的手艺,独特的审美视觉,在许多雕刻工作从业者的赞许和鼓励下,徐查清决定回到家乡,在万峰林景区下纳灰更好街创建自己的工作室,成为了一名靠雕刻技艺吃饭的匠人。

“一开始主要研究根雕,根雕坚守的要义是尊重天然形状,少动刀,这也是我追求的境界。”漫长的创业初期收入不高,但徐查清不急不躁,甚至更加踏实,期间还大起胆子参加了一些全国性的比赛,作为根雕行业的后起之秀,他没有局限于传统,既把雕刻的精华承袭下来,又尝试把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创作中。2018年,徐查清的作品《绣娘》荣获中国首届“雕圣杯”根雕现场创作大赛金奖;2019年,徐查清荣获第十一届“艺鼎杯”中国木雕现场创作大赛铜奖。

 

徐查清的获奖作品,右图为《绣娘》

近几年,徐查清不局限根雕的创作,一有时间,他就会把心思花到冰冷坚硬的石头上,可是在他看来,石头因为能保存许久,所以是历史发展的最好见证,而且石雕不光是技术活,还需要脑力与体力配合才能完成,石雕既要保留自然之美,又需要将自己的审美观念融入石材中,经过“巧思”才能创造有文化内涵的作品:“市面上大多是简单的做法,随便打个孔就可以了,我还要加入合适的文化元素,所以一直在不停的学习和实验。”

走进徐查清在万峰林更好街的工作室,石雕茶几,石头花盆,石头笔筒等身边的常用物品,都由徐查清的一双巧手创作而生。不同的作品,却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这些作品在进入徐查清工作室之前,原本是冰冷丑陋、甚至是张牙舞爪的石头,如今,都慢慢有了立体感,变得圆润起来,充满了生活气息。

 

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石雕作品

 

用石头雕刻的花瓶

艺术品不应该是冰冷摆件,是在实用的基础上,突出展现艺术性,让作品更具观赏与收藏价值,徐查清指着身旁的石雕椅子介绍说:“就像设计师一样,要根据它的自然形状来做简单的修饰,并不是说把一块石头直接弄成椅子,种上一株黄杨,植上几条石斛,或者插上一束干花,石雕的作品立刻鲜活起来,天人合一,作品就有了生命……”

徐查清的木雕作品都是选用枯掉的木头

事业如今顺风顺水的徐查清坦言,他的石雕作品走入市场以来,得到了很多顾客的青睐,特别是得到了年轻人的接受和肯定,接下来,他会以自己的能力创作更多的、能展现黔西南州风貌得雕刻作品。

雕是用刀,刻是用心,喜欢雕刻,爱上雕刻,因为雕刻徐查清也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每当完成一件作品,大家都会分享、交流,他们说雕刻的过程就像是经历了一场漫长的修炼,但是他们享受这样慢工出细活,全身心投入心力、情感的时光。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雯

编辑 彭芝莉 刘义

编审 陈俎宇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中国石雕网为您提供更多精彩文章

  • 扫描给该文章打赏

  • 扫描添加客服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