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惠安雕刻出口减少,积极发展内销市场,随着石雕市场的供过于求等惠安墓石等雕刻产品,受到日本方面强压价格,十几年前的墓石价格大概为现在的两倍。
泉州石材业在2010年中出现了不少新变化。原本专注于出口的惠安石雕,尝试通过各种途迳进军国内市场;在出口方面,随着成本的上涨,福建墓碑石出口提价两成。此外,对于中日石材贸易的货币结算及“不正当索赔”界定等问题,双方仍旧在寻找解决之道。
城市石雕初尝内销
挖掘市场新空间
受外贸需求下降影响,去年以来惠安石雕产业依托国内城市建设和房地产业等的发展,积极探索国内市场,并取得一定成效。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欧美、日本市场的兴起,惠安石雕产业外向经济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产品远销日本、欧洲、美国、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产业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压力。2008年以来受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和运费上涨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海外市场特别是日本市场的需求出现波动。
泉州石业商会首席副会长、泉州豪翔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蒋细宗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几年前日本墓碑石的报价几乎是现在的两倍,但后来我国石雕产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日方借机不断压价,近年来虽然行业集体提过几次价格,但幅度一直跟不上汇率变动的脚步,传统石雕产品的出口压力重重。在海外订单减少、出口率下降的同时,国内市场呈上升的趋势。
中国石材工业协会会长邹传胜表示,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为石雕产业提供广阔的国内市场。“尽管遭遇金融危机冲击,但是我国也出台多项拉动内需政策,因而有理由相信,石雕业开拓国内市场大有前途。”他说。
房地产装饰石雕、城市园林石雕、陵园墓石等领域都成了石雕业寻求突破国内市场的途径。据蒋细宗介绍,其公司新组织部门开拓市场,设置十余个内销网点。与其一样有相同举措的石雕企业不在少数。
“国内城市开发,日新月异,开启了一个广阔的城雕市场。另外,近几年来,国内殡葬制度改革,推动陵园建设,将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提高,市场对墓碑石的需求也从原来的普通、简陋向讲究、精美方向发展。”业内人士表示。
记者了解到,泉州已经有不少企业较早涉及国内墓碑石市场,并和国内多个陵园建设方结成合作伙伴,而符合我国文化的墓碑石也在大量生产。
惠安石雕产业正在借鉴南安石材产业的经验,以提升营销力度。惠安石雕石材行业公会已经着手准备组织营销培训活动,有关方面也正筹划兴建一座雕艺博览中心,该中心是集雕刻培训、艺术品开发、生产、展示、商贸、旅游于一体的大型专业市场。
墓碑石出口提价
消化成本上行压力
去年11月21日,第六届中日石材协商会在惠安崇武举行。协商会上,福建省石材工业协会发出倡议,自今年起,墓碑石出口产品提价20%左右。去年10月底,省石材工业协会碑石专业委员会对全省从事墓碑石贸易、生产加工企业进行一次调研。那次的提价倡议便是基于该调研数据做出的。专家认为,该项措施虽只在墓碑石出品领域实施,且背后的动因较为复杂,但对深受汇率影响而感到成本压力的外贸企业来说,将极大地提振信心。
省石材工业协会碑石专业委员会提供的2010年1-10月份经营调研报告显示,福建省现有墓碑石贸易、生产加工企业约780家,年出口产值约为12.5亿美元,主要分布在福州市,泉州市的惠安、南安,厦门及漳州等地。受税收转型、人员工资大幅提升、人民币升值以及原辅材料价格上涨、员工短缺等诸多因素影响,墓碑石出口贸易企业已陷入困境,先后关停倒闭企业120多家。
碑石专业委员会提供的经营调研报告显示,去年以来石材加工成本涨幅高达20.33%,主要表现在:增值税转型后企业增加负担5.53%;员工工资涨幅达到30%,占总成本5.4%;三是人民币从去年年初到10月份增值2.9%;原辅材料运输费用增幅达6.5%。据介绍,此前,墓碑石出口采用“不征不退”办法,从2008年7月1日起,则采用征收17%而退税13%的措施。另外墓碑石加工工艺技术要求严格,同时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成本测算,工资占成本18%左右(根据碑石专业委员会调查,各公司工资比例在15%—20%),但去年以来行业工资涨幅达34.8%。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法律法规的健全,加工费用成本还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的增长而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适应市场变化规律,根据成本分析核算,企业必须进行合理提价。
协商会上,福建省石材行业还建议,中日石材贸易使用人民币报价并以汇款当日的汇率进行结算。中方人士认为,采用人民币计价,企业无须再使用各类汇率避险工具,可有效降低结算成本,大大减少汇兑风险,避免贸易中由汇率波动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