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石材行业协会会长,溪石集团董事长王伯瑶
作为新一届的福建省石材行业协会会长,溪石集团董事长王伯瑶表示要在行业内推行石材与装饰一体化的产业升级模式。这是溪石多年深耕国内市场,对石材与装饰一体化的信心。
当大部分企业都热衷于板材贸易时,溪石却把目光盯上了几乎没人做的“异形石材”;当大家都还认为“石材不用做品牌”时,溪石在2004年便拿下了石材行业第一枚全国驰名商标;当大多数企业还在出口市场上惨烈厮杀,溪石却转向国内,做起了当时水头人看来流程非常复杂的工程装饰。这是非常符合王伯瑶总结出的两点:站在行业的高度,善于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也正是这样的真知灼见,2011年,溪石被评为“十一五”中国石材最具价值品牌企业;2012年,获南安市首届市长质量奖。
记者:作为新任会长,您表示要在行业内推行石材与装饰一体化的产业升级模式,为什么想这样做呢?
王伯瑶:作为会长,我觉得有必要将溪石的经验分享给同行。石材与装饰一体化是溪石近几年摸索出来的运营模式,2008年初正式启动,如今业绩已能做到几个亿。
我们曾做过调研,石材的市场容量是2000亿元/年,装饰的市场容量却有2万亿元/年。现在国内石材最大的市场在工程,而做工程最大的难度在协调。按一个工程来计算,与装饰公司产生的各种配合费用大概占工程总体费用的5%-10%。若将石材和装修结合起来做,利润增加三五倍不在话下。
记者:您觉得在行业推行这一模式的难点在哪里?适合什么类型的企业?
王伯瑶:石材与装饰一体化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关键在于拿到施工资质,但这并不容易。溪石在2007年才获得“建筑幕墙工程设计与施工”、“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与施工”双一级资质,这在南安企业中并不多见。
要顺利走上石材和装饰一体化道路,就要提前做好规划和获取施工资质,企业可先由二、三级资质开始申报,进而转为一级资质。
跳出家族企业模式 石材业亟须现代化
记者:长期以来,管理一直是南安石材业的“短板”,对此,您有何建议和看法?
王伯瑶:与卫浴、鞋服等行业相比,管理确实是石材业的一块“短板”。家族式管理已经落伍,必须向现代化规范管理方向转变。不少石材企业希望通过差异化竞争跑赢市场,溪石启动石材与装饰一体化战略后,企业由原来单一的“生产-销售”模式,转变为“设计-生产-装饰-服务”模式,中间环节增加了很多,每个环节都需要密切衔接和配合,企业才能正常运转,甚至创造更大效益。
记者:企业要变传统的粗放式管理为现代化规范管理,要着重从哪些方面入手?最关键的是什么?
王伯瑶:石材企业可以向南安一些大型水暖卫浴企业学习。有几个关键点要把握:一是制定规范的制度流程,用流程管控人、财、物;二是下大力气引进和培养石材行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三是明确公司发展的战略目标,建立公司特有的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目前行业内既懂石材又懂管理的人才非常欠缺,有数据统计,石材企业大专以上和中级技术职称以上的科技与管理人员只有职工总人数的1.5%。解决的方法就是通过校企共建,培养专业人才,同时,在企业内部建立人才培训机制。
去年,溪石不仅聘请了职业经理人打理公司,还全面推行独立核算制度和卓越绩效激励制度,并导入ERP管理系统,还从国内各大高校引进人才,启动人才精英培训计划。
整合产业链资源 转型总部经济
记者:随着国内各大石材产区的崛起,南安石材业的地位开始受到威胁,您觉得南安石材业要怎样才能继续稳固自己的地位?
王伯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南安石材企业家走出南安,把水头石材业的运营模式复制到全国各地,这在某种程度上带动了各地石材产业的兴起,这个趋势无法阻挡。只有提升产品附加值和转型总部经济,才是南安石材业最好的出路。
提升产品附加值,就是通过设计和研发,生产出更高端的石材精品,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摆脱低价竞争;转型总部经济,就是将生产与经营分离,把设计、研发等高端环节留在南安,让南安发挥“窗口”的作用。
记者:这两年来,不少南安企业主动出击,控制矿山资源,您对这一现象怎样看?
王伯瑶:这不是坏事。现在荒料价格年年都在上涨,企业如果掌握了矿山资源,也就掌握了荒料的定价权,可以避免因为一些矿主故意抬价而带来的市场被动。
石材行业已进入资源整合时代,控制矿山资源仅仅是企业进行产业链资源整合的一方面,此外,企业也应该向下游的终端销售环节延伸。
人物名片
王伯瑶1957年6月出生,南安市美林街道人,全国工商联石材商会副会长、全国石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福建石材协会第三届理事会会长、福建溪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获“全国石材行业‘十一五’杰出人物”、“福建省经济年度杰出人物”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