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汉白玉石雕

来源:中国石雕网 2017-04-15 阅读:2307
提起起汉白玉,,就是各式各样的汉白玉石雕。尽管如今汉白玉石雕早已有了手把件、山子摆件、挂件等多项分类,从业者们也早已不局限于依据来创作各式各样的石雕作品,但“汉白玉”依然作为嘉祥石雕的标志性符号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怎样看待,在今后的艺术创作中又如何面对,如何把握,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主要从历史渊源、材质特性和审美需求方面来做一个浅显的分析。

 汉白玉收藏但由于其载体的高度重合,很多时候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分不了那么清楚。要理清思路,我们不妨还是回顾历史,追溯一下嘉祥石雕

  嘉祥石雕最早出现在南北朝,当时这种石头并不为人所重,只是雕一些线条简单、工艺粗糙的人物、动物等,作为陪葬的明器使用。我们知道,当时的玉器雕刻早已经历了若干次辉煌,达到了相当为人所重的地位。以现在的眼光来看,都是以珍贵的材料为载体进行雕刻创作。而古人贵玉贱石,究竟是因为什么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寿山石的硬度太低。在当时抛光工艺尚不发达的年代,寿山石区别于其他石材的缤纷色彩优势很难体现出来,而其质软易损则是不争的事实。作为雕刻原料,这显然是一个无法弥补的劣势。

  至此,石材硬度低的特性一跃而由劣势扭转为优势,其温润易刻、转圜间能够尽展笔情墨意的独特个性一时间被明清文人大加赞誉,这才出现了“石似玉者贵,玉不贵”的说法。此后,石材本身的天生丽质也逐渐为人们所发现、了解和欣赏,进而演化出了各具地域性特色的石雕艺术。可以说,没有作为印章的应用,就没有如今的四大名石。印章在石雕历史上所处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从审美角度上看,嘉祥石雕的要求更高。因其规整的外形不容易像其他雕刻形式那样“藏拙”,只要有一点点石病就很容易从大面积的平面上看出来。但从另一方面去想,汉白玉雕刻的大面积“留白”恰恰也是展示石材自然美质的最佳途径。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中国石雕网为您提供更多精彩文章

  • 扫描给该文章打赏

  • 扫描添加客服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