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记载,能够受到旌表而建坊者有下列三种:
热心公益者如表彰贡生林朝英独资整修台湾县学文庙而立的「重道崇文」坊,以及台北市二二八纪念公园里的急公好义坊。例如「洪腾云急公好义坊」即是一例,其创建於光绪十四年(一八八八年),是一国家级的三级古迹,位於襄阳路二二八和平公园内。急公好义坊是为了表扬洪腾云热心公益而建的,热善好施的他,捐献社会福利不落人後,在艋舺兴建救济当地孤苦无依的人,又兴建义冢埋葬吾人收拾的无名屍骨,善名远播。光绪十三年(西元一八八七年)刘铭传为表扬洪腾云种种善行义举,乃奏请皇帝表扬,光绪皇帝下旨准建,并亲书「急公好义」四字,次年牌坊建成,位在石坊街(今怀宁街与重庆南路之间的衡阳路),日人据台後为拓宽道路,移建於新公园内。急公好义坊的形制是四柱三间,三楼二层的建筑,也就是四根柱子形成三个空间,中间称明间,两边称次间,有两层檐。楼指的是屋顶檐楼,屋顶分上下两层,在上层屋顶上有一个基座,原是放圣旨的,後因搬迁不见只剩底座而已。急公好义坊的质材为青斗石,石梁雕琢细腻。明间屋顶分上下两层,上下两层放「急公好义」匾,匾的两测刻有「琴、棋、书、画」,今已不易辨识。下层中央放事迹匾,书写建坊缘由,左右两端雕手持「文官捧印」,隐含「加官晋爵」之意。
事迹坊下面在两柱中间最粗的横向构材称额坊,也称大楣,坊的两端刻有龙首含衔,中央雕「双龙吐珠」,龙身左右夹杂有云纹。牌坊前有两对石狮子,小狮子是牌坊的栏杆柱;大狮子则是清代「台北府衙」的唯一留存物(府衙是知府的办公处,位於今馆前路、重庆南路、开封街、汉口街之间,民国四年日人拆除,石狮遗此镇守坊门)